剧情介绍

  最近,在萨特的遗稿中发现了一部电影剧本手稿,这便是一九五八年由好莱坞的约翰·哈斯顿导演,蒙哥马利·克利夫特领衔主演,萨特编剧的二流电影《弗洛伊德》。值得庆幸的是,这部手稿没有因为电影的不成功而被萨特毁掉。现在人们可以通过这部电影剧本进一步了解萨特对弗洛伊德的具体看法如何,特别是因为这部电影在上映时应萨特的要求没有打出他的编剧的名字,很多人还不知道是出自他老先生的手笔。
  萨特为什么不想让人知道是他写的呢?原来是这样的:一九五八年约翰·哈斯顿来找萨特,请他写一部《弗洛伊德》的电影脚本。萨特答应了,先写了一份长达九十五页打印好的提要出来。哈斯顿看了以后认为满意,请他继续写拍摄脚本。可是这个脚本太长,如果要照这个本子拍戏,恐怕要拍上七个小时的电影,一般没有受过严格的智力训练的观众,可就受不了了。第一稿没有通过,哈斯顿请他删改。可改出来的本子依然冗长。哈斯顿要他再改,萨特坚决不答应。最后,要开拍了,萨特无奈只好又改,只是要求在上映时不要打出他的名字。
  这不禁令人奇怪,为什么哈斯顿一开始要找萨特写弗洛伊德呢?他知道,萨特本人对于弗氏及其学说是出名的冷淡,并且根本不承认弗氏的无意识说,至少他认为这个提法不确。他曾提出过自己的一套所谓存在主义精神分析,用以补充和改造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不错,萨特也曾写过几部剧本,这些剧本也搬上了银幕。但是,他写的剧本,一旦拍成电影就很可能是一大篇哲学演讲式的说教,使一般观众难以接受。然而,哈斯顿却偏要去找他,而他居然答应了。
  尽管萨特不喜欢弗洛伊德,但是,平心而论,这个电影剧本虽然没有吹捧弗氏,倒也不见得有十分的敌意。对两场主要的戏,萨特都花了笔墨和功夫。第一场戏讲的是弗洛伊德在他一生事业的前十年摸索精神分析的目的和治疗方法。这十年,弗氏制定了,或者说发现了自己的明确目标是要尽力摆脱他人的影响。萨特描述了正在探索前进道路的弗洛伊德是如何竭力摆脱西奥多·梅勒特、约瑟夫·布鲁诺和讨厌的威廉·弗里斯这些人对他的包围和粗暴干扰。尤其对弗里斯这个人,萨特把他说成是一个魔鬼,而众所周知,这些人都是弗洛伊德的朋友、同事,特别是弗里斯,更是他的亲密朋友。在第二场里,主要表现了一大群患歇斯底里症的女病人,她们接受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治疗,有的获得了痊愈。最后,弗洛伊德还是弗洛伊德,一个步入中年,深感孤独的人,一个没有神,没有父亲的存在主义英雄。总的来说,萨特笔下的弗洛伊德,不仅是一个具有同情心和科学头脑的医生,而且是一个因为不肯承认有弑父心理而深感苦恼的人。同时,弗氏对奥地利的反犹思潮也显得忧心忡忡。在另一方面,弗氏被描绘成一个非常严厉的人,萨特说他有时有点象斯大林。在诊所里,他随时准备为采取最残忍的治疗方法进行辩护,而用最后的成功来证明其善意的初衷。他对那些维也纳的中产阶级死硬派进行报复,揭他们的丑,这一点似乎也表明了萨特本人对法国资产阶,级的仇恨心理。
  上述这些,当然在拍电影时都被删掉了,所以这个剧本就更值得一读。目前这个剧本已被译成英文,其中收入了萨特写的第一稿全文和第二稿的部分场景。全剧分三幕,每组镜头都无一例外地表现出弗洛伊德这位精神分析大师的自我创造,无疑,这也是萨特的存在主义对精神分析的改造。对于弗氏的精神分析疗法无论是喜欢还是嘲笑,从来还没有人象萨特这样把它写成一部具有丰富内涵的剧本。

评论:

  • 宿迎荷 0小时前 :

    冗长,最喜欢的居然是吐槽华纳那段,中间穿插着前三部曲的零碎镜头,这不是给粉丝强行弄出来的,也没有别的拍出来的理由了。

  • 抄幼珊 1小时前 :

    本片作為續集,帶著一份罕見的自覺性,重新經營母體的虛擬世界。開頭便用後設的戲劇形式延續有關電腦世界的故事,大膽把三部曲說成電玩遊戲,而這個理論確實或多或少符合了系列誇張失真的超現實趣味,編導能如此戲謔自嘲自己的代表作,別有一番反叛調皮的趣味。當然,這份自嘲絕非夫子自道,而突顯編導這份渴望超越三部曲的野心和自覺,只是最大問題是過於淺薄,本質上實際和一般好萊塢英雄救美的超級英雄電影無異,雖然劇本有詳細設計(如如何離開母體),但這種花費一半篇幅講解的科幻世界觀相比第一集會加入不同哲學思維定義現實,就太微不足道了。而動作場面在喪失了袁和平的出色指導後,所剩下的不過是被好萊塢拍了多次的飛車追逐戰以及無敵氣功這種二手想象力場面罷了。

  • 德驰 4小时前 :

    For Neo! For Trinity!

  • 凯谷 1小时前 :

    For Neo! For Trinity!

  • 慧梦 0小时前 :

    从剧本到表演都摆明了主创「我不想拍/演」的情绪,都这样了,还需要眨眼吗?

  • 夔泰华 4小时前 :

    依然有一些还算不错的场景设计和特效画面,但并没有出现特别新鲜的内容。只有一场戏,一群人从高楼上跳下往地上摔的场景看起来还挺酷的。

  • 常幼珊 7小时前 :

    take the red pill-- taken~

  • 丙尔槐 9小时前 :

    三颗星分别给黑客帝国1、2、3

  • 奇仪芳 8小时前 :

    给个三星的情怀分数吧,其实更想看蜘蛛侠,剧本实在是不太行,打斗戏也很一般,不得不感叹岁月不饶人

  • 宣以晴 5小时前 :

    很奇怪的感觉,说喜欢和不喜欢好像都不太准确…

  • 冉谨佳 9小时前 :

    是很失望,像把123部合一起重拍一遍,但主角都老态龙钟了还要再从头升级。说实话,对沃卓斯基兄弟姐妹的审美一直不恭维。过去20年,新4已没有了任何思想高度,只有碎碎念与对华纳深深的吐槽。想搞砸《黑客帝国》很容易,想拍好真太难了

  • 尚以南 7小时前 :

    6.先知孩子回归

  • 宏柔绚 7小时前 :

    正统续作虽很难得,缺少野心,也失去了活力,仅作为三部曲多年之后的轻级余震。一味碰瓷式地自我怀旧,危机感没有,目的性没有,更别提想象与革新。影片内外都显得格外徒劳,因为三部曲已经是完整收场。★★★/6

  • 宇星 9小时前 :

    你是谁?从哪来?到哪去?时隔二十年的《黑客帝国4》以「影迷」熟悉又陌生的方式重启。电影里,带着「拯救」任务的下位者需要「领袖」尼奥来偶遇、怀疑和确认自己,而带着《爱的困惑》的尼奥则需要「镜像」崔妮蒂来帮他进入游戏。可惜,二者并非对立统一关系。与其同性给同性诊断,不如换个「异性」视角来看:贝托鲁奇拍《小活佛》时52岁,沃卓斯基「兄弟」姐妹重启《黑客帝国》时56/54岁,艺术家到了「知天命」年纪,为此,这部科幻作品里最接地气的部分反而是游戏开发者的「自我迷失」困局:现实/玩家与虚拟/角色重叠在了一起,瞬间进入「游戏」的玩家分不清现实与虚拟,渐渐淡出「游戏」的角色不知道「我」是谁,从哪来,又要到哪去。于是,深陷「自我」怀疑。最终,艺术家在枯燥的现实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普通人在神奇的游戏中体验到了活着的乐趣。

  • 典荏苒 4小时前 :

    真真像是致敬前三步曲拍摄的外传作品,甚至包括官方我吐槽我我自己拍摄第四部本身行为,这很酷。但是剧情“跑偏了”?爱不仅可以穿越虚拟现实,还能穿越一切吧。

  • 世丹彤 7小时前 :

    就像是官方制作的同人山寨恶搞网大。故作深沉的愚蠢,一脸严肃的可笑。动作戏可谓近十年来难得一见的……烂。

  • 御问寒 0小时前 :

    2.5。在《矩阵重启》里,基努·里维斯饰演的不是尼奥,不是约翰,也不是强尼银手——更像是基努·里维斯本人参加了一个《黑客帝国》纪念真人秀。ps:如果更喜剧一点我还能当SNL看。

  • 丘傲安 7小时前 :

    他们告诉我,不管有没有我们,他们都要这么做。

  • 嘉长逸 4小时前 :

    当我看到它开始频繁引用前作镜头我就知道这片完蛋了。仿佛看了两个半小时snl,就是我知道你的在讽刺什么,你知道我知道你在讽刺什么,我也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你在讽刺什么,但除了短暂地逗乐儿,这样做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在哪里?还是那句话,主人的武器不能用来捣毁主人的房子。又及,向沃卓斯基倾情推荐 Asian Future Without Asians 系列讲座——2021年了,就算主角之一有亚裔血统也不能消解掉日本丧尸新干线和水上亭台练功房的 cringiness。

  • 房绿蓉 0小时前 :

    有情人终成眷属!he撒花!这就片中游戏公司一堆人自我吐槽,最后还是不得不拍出来的电影吗?哈哈,太搞笑了!不过最后崔利蒂有了超能力了,是不是象征着女性意识觉醒呢?我还是挺喜欢这电影的!很隐晦的其中有几对啦啦,🌈!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